印度瓦拉納西Varanasi:恆河
文章分類:印度,瓦拉納西,Varanasi,恆河,故事,火葬
來瓦拉納西,主要的景點是恆河,不是因為這裡風光秀麗,青山綠水,而是有著千年以上的宗教人文,至於其他景點可說是附帶。
恆河的故事
在印度神話裡,也將宇宙分為三個世界,有上界、凡界與地下世界;故事中上界的一個名為阿由提亞王國的國王薩戈爾的眾多子嗣,因一場誤會與地下世界的聖人卡皮納結怨,最後卡皮納以神通之火將這些子嗣,全部燒成灰燼;國王薩戈爾在了解後,請求諒解,並希望能讓子嗣復活,卡皮納則回覆:引上界的聖水沖洗,便可洗滌錯誤並復活。
薩戈爾國王開始長時間的苦修,歷經三代,打動了雪山王的女兒,雪山即喜瑪拉雅山脈,便將上界的聖水,引經凡界,入大海後進入地下世界,成功的讓薩戈爾國王的那些子嗣復活。而流經凡界的這一段,便是恆河,源自於喜馬拉雅山,流經印度,注入孟加拉灣。
不過恆河水,水量豐沛,經常造成氾濫,於是濕婆神便幻化成女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,利用秀髮導引河流,紓解湍急的河水,解決氾濫的問題。穩定的河水,帶來便利,經濟效益,讓兩岸人民得以安居樂業。因此雪山王女王也被稱之為恆河女神。
現今,恆河長約2,500公里,流域面積達90萬平方公里,是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。也是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,約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。
瓦拉納西的恆河文化
恆河綿長,流經眾多城市,為何是瓦拉納西? 有一說這裡是濕婆化身最早降臨的地方,另一說是濕婆經常到訪的地方。
瓦拉納西恆河沿岸有64座大小不同石階廣場,被稱為河壇(Ghat),每個河壇都有名稱。最大的二個是北邊的Dashashwamedh Ghat, 以及南邊Assi Ghat,這二個地方也是夜祭的所在; 每天都有各項活動在河壇進行著,祭祀、祈福,修行,淨身,佈道...等等,諸如向神明的祭司活動:恆河夜祭;新生兒的洗淨祈福;以及死亡的喪禮。
從恆河故事中,可以了解印度教的信徒相信恆河水可以洗淨罪惡,所以每天都可看到人在恆河沐浴,祈福。
恆河夜祭
這是一個恆河最著名的祭祀活動,傳承千年以上,風雨無阻,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,與宗教意義,相關介紹,請見下一篇:恆河夜祭
露天火葬
露天火葬,是恆河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禮俗,一般是在Dashashwamedh Ghat北邊的Manikarnika Ghat進行,這是一個古老的火葬地點,而我在Harishchandra Ghat也遇到過。
在印度教中有一個象徵著永恆不朽的神祇:火神阿耆尼,(在佛教中被稱為火天)。所以信徒相信"火"代表的永恆,也有淨化的意義。
在前面提到傳說故事中,恆河是聖水,是用以沖洗國王的子嗣的灰燼,洗淨錯誤使其復活;所以印度教信徒相信亡者,在經過火化後,置入恆河,可以洗淨罪惡,在上界得以復活,擺脫輪迴。
恆河日出/日落
我剛抵達瓦拉納西民宿時,就有一名義大利遊客,邀我一同租船到恆河看日出,不是我人長的帥,是要我分擔船費。
旅行多國,看過許多地方的日出與日落,恆河的日出日落又有不一樣的感受,一種中世紀古代的黎明感覺,又帶著一種神祕色彩的未知;夕陽,在恆河船上,有一種奇怪的寧靜,微曦的日光與河水的倒影,彷彿在不同的國度,雖然只有我一個人與船夫,但不會顯得孤獨。
不知是被太多故事形象化,還是恆河祭祀的意識化,空氣中充滿著平和,在滔滔河水中,位在簡陋的木船上,你也不會感受到危險,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世人,而此地最善的是無形的宗教意識。
恆河,是印度文明的搖籃,是印度宗教、民族的靈魂和精粹所在。
瓦拉納西,被稱之為永恆之都,傳承著印度宗教的意念,展現印度人的宇宙觀,估不論好壞,但絕對是人生不同的體驗。
馬克吐溫在瓦拉那西說:「即便只是瞬間一眼,相信也不會有人願意將這短暫一瞥與世上其他的奇景風光交換。」
vishwanath temple 濕婆金廟
瓦拉納西全城大大小的超寺廟,超過千座(有說 1500座以上,有說 2000座以上),如果你對印度教或其建築有濃厚的興趣,你可以隨遇而安的慢慢欣賞,如果你想找個代表性的廟宇參觀,你可以遠觀這座金廟
濕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, 也是傳說故事中解決恆河問題的神祗,因此在瓦拉納西的眾多廟宇都供俸著濕婆。
在恆河岸的巷子裡,有一座印度最有名的濕婆神廟,這座廟據說有3500年的歷史,在印度教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但此廟曾多次被毀又重建。
為何此廟被稱之為"金廟",因為在後來的重建中, Lahore王國的王公捐獻了800公斤的黃金為寺廟高塔全部鍍金。因而稱之為金廟。
不過金廟只允許印度教徒進入,且寺廟為防範金廟受損,也請許多安全人員防護,所以只能遠觀。